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,許多癌症的發病率與年齡層也呈現出不同的變化。
在這其中,大腸癌的年輕化趨勢特別令人擔憂。
究竟哪些因素增加了年輕人罹患此癌症的風險?
又該如何進行早期健康檢查與預防呢?

1. 直腸癌於台灣:危機與現況

著名藝人余天的女兒余苑綺的過世,再次將大腸直腸癌的議題帶入公眾的視線中。
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數據,大腸癌已經成為台灣最常見的癌症。
儘管大部分的患者為50歲以上,但近年30到50歲的患者明顯增多。

2. 增加風險的生活習慣
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柯道維醫師強調,現代生活中的許多習慣都是造成大腸癌年輕化
以下不良的生活習慣,是造成腸癌發生率增加、甚至年輕化趨勢的原因:

  • 不規律的作息,尤其是習慣晚睡
  • 喜歡吃燒烤、油炸和其他高油脂食品等零食類的食物
  • 減少運動量與體能活動
  • 飲食中缺少足夠的水分與纖維質

大腸直腸癌已位居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,平均37.4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。
許多患者在疾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,
等到出現便血、排便習慣改變、貧血、腹痛、體重減輕時,可能已經是第3、4期。

3. 危險因子深入探討

1) 年齡與癌症: 雖然大部分病例發生在50歲以上,但近年來這個年齡下限呈現下降趨勢。

2) 家族史: 若家中有大腸癌的一到二等親,罹病風險將會增加。

3) 腺瘤性瘜肉: 雖然此瘜肉起初為良性,但它會逐漸惡化,特別是當其體積大於一公分時。

4) 炎性腸道疾病: 如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等。

5) 遺傳性症候群: 如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和非瘜肉病性大腸癌。

6) 不良飲食習慣: 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模式。

7) 肥胖與缺乏運動: 這兩者都與大腸癌有直接的關聯。

8) 抽菸與飲酒: 這些不良習慣也增加了癌症風險。

9) 環境: 居住在污染嚴重的區域也可能是癌症風險增加的原因。

4.遺傳性症候群

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:
這類疾病屬於顯性遺傳,通常在青春期後,大腸內會出現上百顆甚至上千顆瘜肉。
大部分的家族性大腸瘜肉症患者會有APC基因的突變,
而這些腺瘤性瘜肉慢慢長大,細胞會分化不良,最後變成腺癌。
所以罹患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的病人除了需要密切追蹤外,必要時要接受預防性大腸切除術。

「遺傳性非瘜肉病性大腸癌」這類的疾病屬於顯性遺傳,根據阿姆斯特丹診斷標準如下:

  • 家族中至少有三位成員罹患大腸癌,其中兩位需要為一等親
  • 至少有連續兩代成員罹病
  • 至少一位成員發病年齡在50歲以下。

5. 預防與早期健檢

想要遠離大腸癌,我們不僅需要改變生活習慣,還需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。
對於一些特定群體,如有家族史的人或有特定疾病史的人,更應提早進行檢查。

大腸直腸癌的年輕化趨勢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!
但只要我們認識到這些風險,並採取正確的預防措施,就有可能有效地減少這些風險。
希望透過這篇文章,讓更多人了解大腸直腸癌,並採取行動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。

https://health.businessweekly.com.tw/article/ARTL003008565

愛吃燒烤、不運動…大腸直腸癌年輕化!醫師揭大腸癌「9大危險因子」,「這3種人」30歲起就要做健檢
Author

發表迴響